找到相关内容187篇,用时2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是什么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经),就是说的这样的观念;其实,从现实的史实上看,寄望于子孙的果报是不可靠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为中国的民间,带来了新兴而...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74356472.html
  • 佛教对中国的贡献

    的。因此,自从佛教传入之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为中国民间带来了新兴而有力的希望。佛教给我们指出了生死轮回的问题,均由各自负责;善恶报应的问题告诉我们,一切行为均由各自负责,善报属于自己,...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91064453.html
  • 朝山拜佛的真正意义

    的快乐为快乐;三要像文殊菩萨那样具有高度的智慧——努力领悟空有因果、世间法、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真谛(其中所蕴涵的哲理);四要像普贤菩萨那样付诸行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地将佛法真谛用于实践,...自己的痛苦。  文殊菩萨之“大智”,是指他的智慧极高,悟透了“空有”、“因果”、“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等所有佛法,洞悉一切“般若”(佛法的最高智慧)。  普贤菩萨之“大行”,是指他在实践佛法宏旨(普度...

    东方妙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0566936.html
  • 因果

    疑问,便像断章取义。而延伸到过去与未来无量生死的因果,即为轮回,也就是前世所种的因,会影响此事的果,通过生生世世,看待这一生的一切遭遇便不会觉得尚有不合理亦或无法取得报偿的事。轮回说并非佛家所独创,...谈因果  ◎ 吕彦澄  每当踏入佛堂,四周祥和的气氛,令我向往。虽然对于佛教,只有浅显之认识,也不敢再此卖弄愚知,分享心得应当是最恰当的形容词吧!就我所知,佛学概要重于因果,而今就从这个名词著手。 ...

    吕彦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73969475.html
  • 试析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理论来看,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佛教的因果。也就是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强调,事物中因果规律普遍存在。在时间上,遍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空间上,作用于整个宇宙,就连菩萨和佛也受这个因果规律的支配而不例外。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不管好坏都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力量,即业力。这种业力时时都蕴藏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好的行为,存进的就是善业,坏的行为,存入的就是恶业。这业,就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60270329.html
  • 素食与肉食之优劣

    现代人多喜肉食,以致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心脏病、血管硬化,以及癌症,纷纷出现。《素食的利益》一书,原是上广下化老和尚在1980年秋,应邀于台中市逢甲大学普觉佛学社为大专生的演讲稿,后略加修改,出版成书。该书以“提高智慧食品营养成分表”,明确列出素食的利益,供读者自己去分析、比较,肉食与素食,谁优?谁劣?最后才以佛家慈悲的因果,明确的告诉读者:“杀生食肉,实是恶业,必当受...

    君合

    |素食健康|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1023896446.html
  • 将此深心奉尘刹 ——赵朴初居士佛教生涯一瞥

    来说,“贪”字在心里没有容留之处。他坚信实事求是的因果,给自己和部属定下三条原则:在面临不公正对待或遇到逆境时,“不乱说自己,不乱说别人,不自杀”。审查结果,没有任何问题。这次考验反映了他“诸恶莫作...莫羡忉利天,转眼泥犁掉。”这是他对佛教因果坚定的信念。现实果然,“文革”结束了,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  “文革”结束后,为了中国佛教的复苏,落实宗教政策首先要恢复宗教场所,为此他不遗余力四处奔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2650779.html
  • 略论佛使比丘的“缘起没有贯通三世”【刹那缘起】

    方便来解释。其中,最普遍的是用“三世”来解释缘起,若以十二因缘来解说,则为“三世两种因果”。   “三世论”的因果虽然是属于世俗谛,但也有着其积极性的一面,即“自作自受”和“自利利人”。 同时,这也是四种世间正见之一。 在南传公认的著名论典--觉音论师所造的《清净道论》里也谈到了"缘起是贯通三世"的。 佛教的"前世、今生和来世"(三世)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因果。依此三世而建立的善恶,通俗...

    王忠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256391.html
  • 欧阳竟无的如来藏思想

    学在体用因果两方面的一种理论调和。在欧阳竟无看来,中国的如来藏学,以无为法真如为如来藏,它不仅是染净诸法之体、根本所依,而且还是染净诸法之因。他的无为如来藏说亦以无为法为如来藏,亦以如来藏为...如来藏说是中国佛教的体用因果与印度佛教的体用因果的折中,但正因为这种折中性,使之彰显的不是自身存在的合理性,而反倒是中印佛教在体用、因果方面的一些内在矛盾。所以,在欧阳竟无的进一步思考中,此种思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3582138886.html
  •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

    学派则以“无住”之“空”性作为佛教因果报应等“一切法”得以成立的保证。禅宗的《坛经》上也讲,“我这法门以无住为本”,认为“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可使思想上不受束缚,得到解脱,从而进一步将无常无住...凡是符合佛教义理的思想和行为,都属于善的范畴。《大乘义章》中讲,“顺名为善,违名为恶。”善以顺理为义,具有息倒归真的职能。  佛教道德体系之所以将善作为其道德的基础,这完全是由佛教的因果决定的。因果...

    李华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2948234.html